資源簡介
第1章 設計模式簡介
1.1 什么是設計模式
1.2 設計模式的起源
1.3 “23個設計模式”的來源
1.4 學習設計模式的重要性
1.5 合理使用模式
1.6 什么是框架
1.7 使用Java描述模式的必要性
1.8 設計模式資源
第2章 面向對象的幾個基本原則
2.1 面向抽象原則
2.2 開?閉原則
2.3 多用組合少用繼承原則
2.4 高內聚?低耦合原則
第3章 UML類圖簡介
3.1 類
3.2 接口
3.3 泛化關系
3.4 關聯關系
3.5 依賴關系
3.6 實現關系
3.7 注釋
第4章 命令模式
4.1 概述
4.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4.3 命令接口中的撤銷方法
4.4 宏命令
4.5 命令模式的優點
4.6 適合使用命令模式的情景
4.7 命令模式與JavaAWT事件
4.8 應用舉例——模擬小電器
第5章 觀察者模式
5.1 概述
5.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5.3 觀察者模式中的“推”數據與“拉”數據
5.4 觀察者與多主題
5.5 觀察者模式的優點
5.6 適合使用觀察者模式的情景
5.7 JavaAPI中的Observable類與Observer接口
5.8 應用舉例——統計文本中的單詞和數字
第6章 裝飾模式
6.1 概述
6.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6.3 使用多個裝飾者
6.4 裝飾模式相對繼承機制的優勢
6.5 裝飾模式的優點
6.6 適合使用裝飾模式的情景
6.7 JavaIO與裝飾模式
6.8 應用舉例——讀取單詞表
第7章 策略模式
7.1 概述
7.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7.3 策略模式的優點
7.4 適合使用策略模式的情景
7.5 策略模式相對繼承機制的優勢
7.6 應用舉例——加密、解密文件
第8章 適配器模式
8.1 概述
8.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8.3 適配器模式的優點
8.4 適合適配器模式的情景
8.5 單接口適配器
8.6 應用舉例——Iterator接口與Enumeration接口
第9章 責任鏈模式
9.1 概述
9.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9.3 責任鏈模式的優點
9.4 適合使用責任鏈模式的情景
9.5 應用舉例——計算階乘
第10章 外觀模式
10.1 概述
10.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0.3 外觀模式的優點
10.4 適合使用外觀模式的情景
10.5 應用舉例——解析文件
第11章 迭代器模式
11.1 概述
11.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1.3 迭代器的next()方法與集合的get(intindex)方法
11.4 迭代器模式的優點
11.5 適合使用迭代器模式的情景
11.6 應用舉例——使用多個集合存儲對象
第12章 中介者模式
12.1 概述
12.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2.3 中介者模式的優點
12.4 適合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情景
12.5 使用中介者模式處理組件交互
12.6 應用舉例——模擬交通信號燈
第13章 工廠方法模式
13.1 概述
13.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3.3 Java集合框架與工廠模式
13.4 工廠方法模式的優點
13.5 適合使用工廠方法模式的情景
13.6 應用舉例——創建藥品對象
第14章 抽象工廠模式
14.1 概述
14.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4.3 工廠方法模式的優點
14.4 適合使用抽象工廠模式的情景
14.5 應用舉例——存款憑證
第15章 生成器模式
15.1 概述
15.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5.3 生成器模式的優點
15.4 適合使用生成器模式的情景
15.5 應用舉例——日歷牌
第16章 原型模式
16.1 概述
16.2 java.lang.Object類的clone方法
16.3 Serializable接口與克隆對象
16.4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6.5 原型模式的優點
16.6 適合原型模式的情景
16.7 應用舉例——克隆容器
第17章 單件模式
17.1 概述
17.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7.3 單件模式的優點
17.4 適合單件模式的情景
17.5 應用舉例——多線程爭冠軍
第18章 組合模式
18.1 概述
18.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8.3 組合模式的優點
18.4 適合組合模式的情景
18.5 應用舉例——蘋果樹的重量及蘋果的價值
第19章 橋接模式
19.1 概述
19.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19.3 橋接模式的優點
19.4 適合橋接模式的情景
19.5 應用舉例——制作電視節目
第20章 狀態模式
20.1 概述
20.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20.3 狀態切換
20.4 共享狀態
20.5 狀態模式的優點
20.6 適合狀態模式的情景
20.7 應用舉例——模擬咖啡自動售貨機
第21章 模板方法模式
21.1 概述
21.2 模式的結構與使用
21.3 鉤子方
代碼片段和文件信息
評論
共有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