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過對岔河集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的特征以及對開發的影響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根據鉆遇砂體統計,岔河集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表現為縱向厚度小,河道寬度窄的特點,單砂體厚度集中分布在1~5 m之間,河道寬度普遍小于100 m。加密鉆井能新增鉆遇砂體和油砂體,砂體和油砂體的連通率也有所增加;但即使井距加密到100 m左右后,井網對砂體的控制程度仍然較低。大部分油砂體難以形成注采關系,表現為有采無注或有注無采;有注采關系的油砂體也以兩點法和三點法注采系統為主,難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網系統。油井和水井的多向見效關系主要是由于合層開發造成的假象。由砂體特征影響而形成的剩余油類型主要為:現有井網沒有控制的透鏡狀油砂
代碼片段和文件信息
- 上一篇:油井注采壓力系統適應性評價
- 下一篇:應用矢量井網優化深水油藏井位部署
評論
共有 條評論